石泉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石泉县兴桑养蚕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鎏金蚕”就出土于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见证了石泉之地是“鎏金蚕故乡”。
蚕桑产业是石泉县主导产业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与支持。2010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石泉县2010年蚕桑产业建设方案》,配套出台了《蚕桑产业建设奖补方案》,整合800万元资金对蚕桑基地建设、养蚕发种、示范园区建设、综合开发、基础建设和蚕桑机械推广、蚕桑科技示范推广等进行扶持补贴。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该县蚕桑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全县养蚕11.3万张,产鲜茧3560吨,蚕茧产值过亿元,成为我省产茧第一大县。
全县在国道和川道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农田里已建高标准密植桑园2万余亩,建设示范养蚕大棚400个,同时大胆创新省力化养蚕、多批次养蚕等相关技术。目前,石泉蚕桑产业总产值过亿元,人均蚕桑占有量、养蚕单产、亩桑单产及系列化产品开发水平名列西北地区前列。
蚕桑产业是石泉县主导产业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历届政府的重视与支持。2010年全县养蚕11.3万张,产鲜茧3560吨,蚕茧产值过亿元,成为我省产茧第一大县。
石泉县利用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县的大好时机,努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他们多方筹集资金775万元,实施项目捆绑,对蚕农进行奖补。全县在国道和川道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农田里已建高标准密植桑园2万余亩,建设示范养蚕大棚400个,同时大胆创新省力化养蚕、多批次养蚕等相关技术。针对蚕在幼年时易发生疾病,饲养难度较大,县委、县政府在养蚕户中选择一些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蚕农,共同建设示范小蚕共育室。县蚕桑局进村入户对蚕农进行技术指导,并为村里培养技术员,进行一年三次的集中培训。目前,石泉蚕桑产业总产值过亿元,人均蚕桑占有量、养蚕单产、亩桑单产及系列化产品开发水平名列西北地区前列。
石泉是西部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石泉县兴桑养蚕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鎏金蚕”就出土于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见证了石泉之地是“鎏金蚕故乡”。
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石泉县蚕桑生产始于商周,盛于汉唐。“鎏金蚕”的出土地谭家湾位于贯穿石泉南北的古子午道,而古子午道是古代西域丝绸之路的源头线之一。这是石泉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标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目前,石泉县基本形成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制绸及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桑蚕产业成为石泉农村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工业迅速扩张、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
订单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