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资讯 > 石泉县延长蚕桑产业链助农增收

石泉县延长蚕桑产业链助农增收

发布时间:2014/10/18 15:11:37

  石泉县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为方向,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在发展蚕桑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桑枝等生态资源,为农民尽快致富寻求到新路子。

  一、因势利导,有效利用。林改以来,石泉县在相继出台《石泉县栎类资源采伐审批管理办法》、《石泉县林木采伐三级监督管理办法》、《石泉县栎类资源利用(发展桑枝食用菌)2010—2015年计划》、《石泉县2010年度蚕桑产业建设方案和奖补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栎类资源(全县林地总面积189万亩,有栎类资源面积65.96万亩,主要包括花栎木、小相子、板栗树、槲栎树四种),大力发展食用菌,着力打造“富硒桑菌”绿色品。

  二、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全县共有桑园10万亩,其中高效桑园4万亩,按亩产桑枝200公斤计算,桑枝年产量达1800万公斤,按照椴木和桑枝5:5的比例,年平均可发展桑枝食用菌1200万袋。按照“区域规划、村域示范、明确主导、大户带动、项目支撑”的工作思路,积引导和扶持农民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生产,培育黑木耳、银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收250元以上。

  三、科技支撑,健康发展。坚持科学培育,在整合现有技术力量的基础上,严把食用菌的引进和选育关口,确保食用菌菌种供应、优良菌种的贮备及栽培技术指导。同时,在全县建立了以县食用菌专业人才、乡镇农技人员、村级“土专家”三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广大菌农提供技术服务。仅在迎丰镇市场投资设备就达到600万元(包括大型生产、灭菌、烘干等设备)用于桑枝食用菌生产。

  四、政策扶持,监管到位。从“一县一业”专项资金中安排奖补资金100万元,对新发展桑枝食用菌10万袋以上的村和3万袋以上的大户进行奖补,经验收合格后,奖补资金直接兑现到户。同时,在充分利用现有桑枝资源发展食用菌的基础上,林业部门根据全县各乡镇栎类资源分布、蓄积量以及生长量、采伐量等综合因素,将采伐利用栎类资源计划分年度下达到乡镇,实行限额采伐。采伐过程中严格执行采伐许可证制度,栎类资源的采伐利用由乡镇护林站审批,县、乡、村三级各负其责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桑枝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健康有序推进。

  五、延长链条,农民增收。以套种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农作物3.1万亩,产值3720万元,两项合计农民增收8985万元,农户蚕桑收益实现了翻番。据统计,2009年全县农业人均蚕桑综合收入1018元,人均蚕桑综合纯收入721元,分别较上年净增243元、177元。

上一篇:石泉延长蚕桑产业链推创业促就业
下一篇:石泉县蚕桑产业发展纪实

相关信息

服务热线:4006606095  电子邮件:393593675@qq.com  [单位网站]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管理入口]  进入杨凌天天农高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