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蚕农养蚕充满信心
在经济下行以及蚕茧价格不稳的情况下,石泉县今年春季发放蚕种近2万张,蚕桑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什么石泉县的蚕农对养蚕还这样充满信心?笔者带着疑问深入农户进行采访,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其中的奥秘。
小蚕有人育
“现在好了,小蚕都不在自己家里养,有专业技术人员给我们喂育,二眠起后才拿回家来养,又省劳力又省费用,还能在家周围多打十几天的工,实现了打工挣钱、养蚕创收两不误!”正在小蚕的饶峰镇新华村养蚕大户秦宁奎乐呵呵地对笔者说。当日早晨,新华村“小蚕共育”基地的批100多张小蚕就被农户抢购一空。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饲养小蚕容易感染疾病而降低成活率,技术难度比饲养大蚕高,很多蚕农对小蚕饲养都有后顾之忧。针对广大蚕农对小蚕饲养困难的问题,石泉县大力探索推行新技术,积帮助蚕农开展小蚕共育。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在每个镇设立“小蚕共育”点,专门派出蚕桑技术干部驻点进行全程指导,积引导蚕农实行小蚕共育,今年全县计划推广小蚕共育2万张以上,全面提升养蚕技术和水平。
迎丰镇从今年春季开始不再给蚕农发放蚕种,所有蚕种依托该镇红花坪蚕桑合作社、梧桐蚕桑合作社进行小蚕共育,起2眠喂1次桑叶后再发放到蚕农手中,率先在全县实现了小蚕共育全覆盖。通过近几年来推广小蚕共育,当地蚕农深有感触地说:“凡是经过小蚕共育的蚁蚕,小蚕发育整齐、健壮,后期发病率低,同时也节省人力、物力,缩短了养蚕周期,提高了蚕茧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蹲点在红花坪蚕桑合作社的科技服务人员向笔者介绍说,小蚕共育不仅是稳产高产的基础,也是多批次养蚕成功的保障,是集约规模化养蚕发展的方向。
全天享服务
“广大蚕农,4月27日开始发放批蚕种,请及时进行养蚕前消毒等准备工作!”……中池镇军民村养蚕大户冯尚民一边展示着手机里的科技服务短信,一边感慨地对笔者说:“我们每天都会收到蚕桑服务中心发来的指导科学养蚕的短信,这一条条及时快捷的短信就是24小时为蚕农服务的技术指导员。”
据了解,石泉县从今年4月份起,开始推行在养蚕期间(4—10月)费向蚕农发送蚕桑技术、天气预报短信。全县村村干部、养蚕重点户、各镇分管导、技术干部、蚕桑中心技术干部以及广大蚕农,每天都可以收到与养蚕同步、费的蚕桑技术信息(桑园管理、发种时间、养蚕前消毒、收蚁、摘叶、眠起处理、消毒、防病、温湿度控制、上蔟,采茧)和当天的石泉天气预报,蚕农就可以根据蚕桑技术信息、天气预报进行采叶、储叶、蚕座消毒、蚕室温湿度调节等技术措施。
于此同时,县蚕桑服务中心继续坚持实行导包片、股室包镇、干部包村到户的工作责任机制,积组织专家编印了《现代省力综合养蚕技术》图文读本并费发放到蚕农手中,全方位为蚕农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多层次向蚕农宣传蚕茧收购保护价和蚕桑生产扶持奖补政策,指导蚕农进行科学养蚕生产。目前,该县共开展镇、村级培训会40余场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万份。
茧价受保护
“前不久,蚕茧收购企业和蚕桑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与我签了蚕茧生产订单合同,我们养出来的蚕茧再也不会受到市场波动,价格切实得到了保护!”订单生产、保护收购算是给迎丰镇红花坪村养蚕大户叶春红吃下了定心丸。这不,在外打工不景气的丈夫也被她叫回来支援蚕桑生产。
近年来,蚕茧市场价格不稳直接影响了蚕农养蚕的信心,石泉县经过多方调研于2012年正式出台了《蚕桑产业发展风险金管理办法》,县政府专门设立蚕桑产业发展风险金,由政府和蚕茧收烘企业双方共同筹集,县政府注入启动资金200万元,以后每年增加50万元。风险金主要用于蚕茧收烘企业推行订单生产、执行保护价收购蚕茧政策的价差亏空补贴。这一惠农政策的出台,让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市场风险,按保护价收购蚕茧,彻底解除了蚕农发展蚕桑产业的后顾之忧。
今年石泉县继续对所有蚕农实行蚕种政府补贴扶持政策,每张蚕种财政补贴30元,同时县内天成与永宏丝业公司也郑重向蚕农做出承诺:对鲜茧茧层率达到21%、上车茧率达到85%的春、秋季每市斤鲜茧收购价不低于20元,夏季上车茧率达到85%的每市斤鲜茧收购价不低于16元,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开春以来,县蚕桑服务中心加大对惠民政策的宣传,在全县内推行蚕茧生产订单合同,坚定了广大蚕农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目前,天成、永宏丝业有限公司已与养蚕户签订生产单合同5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