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资讯 > 延川红枣向现代农业产业化阔步迈进

延川红枣向现代农业产业化阔步迈进

发布时间:2015/12/14 15:11:03

    说起红枣,延川人分外自豪。久负盛名的“狗头枣”原产地就在黄河岸边的延水关镇庄头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引以为豪的话题就是红枣。因红枣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所以当地农民把红枣誉为“铁杆庄稼”。也因红枣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又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提起红枣,延川人能举出一串骄人的数字。

——2001年国家林业局把延川命名为“红枣之乡”。

——2003年,省农业厅把延川县认证为“无公害红枣生产基地”。

——2005年第十二届杨凌农高会将延川狗头枣评为“后稷特别奖”,延川木条枣和团圆枣荣获“后稷奖”;同年12月,“(国际)枣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将延川县确定为“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县”。

——2006年,延川红枣(狗头枣、团圆枣、骏枣、梨枣、大木枣、条枣)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认证。

——2010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向延川县颁发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这标志着“延川红枣”在法律意义上有了正式的

“名分”。

——2012年“延川红枣”获得认证。

走进延川你会置身于红枣的海洋,延川红枣已经初具规模,面积已达42万亩,全县农民人均2.7亩,延川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红枣大县”。

枣树是延川古老的经济林木,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延川的海拔高度、光照时数、年均气温、绵沙土壤等非常适宜红枣生长。据清道光年间《延川县志》记载:“红枣各地多有,不如东乡。沿黄河一带百里成林,肉厚核小,与灵宝枣符。成装贩运,赐以为食。”由此可见,红枣是延川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食品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每遇果实飘香的金秋季节,黄绿绿的叶簇中,珍珠玛瑙般红艳艳的大红枣挂满枝头,真是一派醉人的丰收景象。

延川红枣品种繁多,红枣品种经逐步选优,形成两大类50多个品种。特别是近几年来从外地引进的梨枣、骏枣、冬枣,为延川红枣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规模篇】

2006年,延川制定了“两带动、四突破”发展战略,确立了红枣产业的主导地位和着力打造红枣名县的战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做大规模,加管理,提升加工,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提出“全县上下抓枣,村村户户有枣,干部群众人人懂枣,农民脱贫致富靠枣”的号召,大力推进红枣“南扩北移西进”战略。从2006年开始,延川红枣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累计发展到42万亩,基本形成了“两线三乡”(210国道、永延线,延水关、眼岔寺、土岗)红枣林带。

多年来,延川在发展红枣产业方面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积制定惠农政策。特别是本届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确定了红枣这一具有地域优势的主导产业,制定了“稳定面积、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发展的目标.目前,挂果面积达到26.5万亩,正常年份年产鲜枣13.25万吨,产值达到5.3亿元,农民人均仅红枣一项收入3900元。

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绘制延川红枣发展的宏伟蓝图。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在红枣烘烤房建设上,县财政每新建一座红枣烤房给农民补助1万元,每建一座普通烤房补助2000元。二是在配套生产道路建设上,县财政对农村每发展300亩红枣,配套新修生产道路5公里,每公里县财政补助1万元。三是在扶持发展加工企业上,为了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红枣附加值,县财政对新发展的红枣加工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为企业协调解决土地征占用、“三通一平”等,并为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每年贴息贷款10万元。四是在技术服务上,县上专门成立了红枣局、站,乡镇成立了枣果服务队,村组成立了枣农协会,这些技术队伍在红枣栽植、管理、烘烤、品种改良等方面进行无偿技术服务。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地推动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管理篇】

延川红枣已初具规模,在红枣产业发展上,今后将从栽植向管理上转移。 近年来,延川依靠科技发展红枣,县枣业局深入实地考察,选择代表性的村组作试验示范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形成了“稳定面积,加管理,扶持加工,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县长张永祥告诉记者,随着红枣产业的不断扩展,县上成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县上有枣业局、红枣技术推广站,各乡镇有枣业开发服务队,全县枣业系统共有技术人员10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9人,技术人员70人。技术人员实行挂服务,进村入园入户,同时,还将不断加乡村两级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引导,基本达到了“乡镇都有技术员,户户都有明白人”,目前枣园管理成为红枣产业发展的“重头戏”。转变了单一的枣树管理模式,提升树上、树下综合管理水平。力推进 “改土施肥、整形修剪、挖坑畜水、保花保果、病虫防治”五大关键技术, 达到“修剪工艺化、防虫无害化、路水配套化、整地精细化。”每年的枣树管理季节,枣业局、红枣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全县10个乡镇蹲点指导,采取“边培训、边管理”的形式,按照“以培训促管理,以管理带培训”的办法,通过实地操作加理论培训,在县、乡、村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切实化了县、乡、村三级技术人员的实地操作技能,推进了枣园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步伐。各乡镇红枣管理采取“一线”工作法,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枣农管理。延水关镇在红枣管理上组建了由32名干部和4名农民技术员组成的“春季枣果技术服务队”,技术服务队统一服装,统一发放了管理工具,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既是技术员,又是管理员,有效推动了全镇红枣管理进程,全镇7.8万亩红枣管理面积达到95%以上。

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延川县在发展特有品种的同时,积引进优良品种,对红枣品种进行改良。至目前,全县有红枣品种60多个,鲜食类品种以梨枣、冬枣为主,干鲜兼用品种以狗头枣、骏枣为主,制干品种以大木枣、团圆枣、条枣为主。其中狗头枣、大木枣、条枣、团圆枣、骏枣、梨枣、吊牙枣、冬枣八个优良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叫响国内市场,成为延川红枣的骨干品种。

【采收篇】

抢收 干部群众齐上阵

延川县现有红枣面积42万亩,其中挂果26.5万亩,涉及159个行政村。每到红枣成熟季节,正好遇上黄土高原秋天的连阴雨,导致红枣裂果霉变,严重影响红枣采收。所以每到红枣成熟季节,红枣采收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2010年,延川县红枣受灾,延川县组织干部群众积抢收,累计抢收红枣10多万亩,抢收红枣2.68万吨,达到红枣总收入的86%,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2011年,红枣采收又遇秋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冒着秋雨,专程赴延川县察看红枣生产和采收情况,调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抓紧红枣采收,确保农民增收。要求延川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调动一切积因素,采取各种措施,务必把损失降到低程度。

延川县迅速组织导干部紧急行动,全民动员,虎口夺食。延川县采取县级导包乡,部门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成熟一片,采收一片;成熟一种,采收一种;成熟一村,采收一村;成熟一株,采收一株。遇晴晴收,遇雨雨收,风雨无阻,把雨害带来的损失降到低程度。

延川制定了红枣抢收的长效机制,就是实行包村部门抢收责任制。凡是县委、政府安排的重点村,部门与村一捆到底,包收部门对所包村的红枣采收烘烤负全责,完不成任务或完成任务不好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包村部门导责任。各乡镇、县枣业局将定制的采收网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采收所需。枣业局、红枣站指导农户正确使用采收网,及时启动烘烤房,指导枣农按技术规范进行烘烤。红枣抢收这一长效机制,不仅降低了红枣损失,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

【典型篇】

发展 打造红枣发展新格局

势推进红枣产业已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县委书记刘景堂多次调,只有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延川的新农村建设才能如期实现,延川农民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县长张永祥常给农民算账:当全县红枣达到40万亩时,全县农民人均拥有红枣近3亩,按照保守数字计算,每亩产值按2000元计算,全县红枣产值8亿元,全县仅红枣一项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这可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县委副书记高明星、县委常委副县长严明更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全县包乡镇县级导经常深入乡镇,指导乡镇红枣生产,形成了导重视、干群齐抓的喜人局面。

原红枣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永,主要负责红枣育苗、栽植、管理及该技术推广工作。历年来参与并组织完成红枣栽植任务近5万亩,使用各类优质枣苗达300多万株,引进新品种15个,使全县红枣品种达68个。针对以前建园成活率低的实际,他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认为良种壮苗是制约红枣发展的瓶颈因素。于是他提出了发展上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精细整地、合理密植、施肥灌水、套袋覆盖”的新方法,红枣苗木启运做到了“随起苗、随栽杆、随封、随灌浆、随包装,随运输”的办法,保证苗木不脱水。整地采取了反坡套大坑办法,栽植采取“深栽实埋,灌水,腹膜,套袋”等关键技术,使红枣栽植成活率由50%提高到90%以上。在红枣管理上他推广的“落头,巧疏枝,无公害,适施肥”的方法,使红枣的价值和效益稳中有升,得到社会和枣农的赞誉。一年四季,他总是深入地块,深入枣园,现场培训枣农,现场解决枣农的疑难问题,默默无闻地为延川的红枣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延水关镇东村的刘永涛。他是东村的原村委会主任,也是东村的致富带头人。东村是红枣专业村,村里的狗头枣、脆枣等远近闻名。但每到秋天红枣成熟时节遇上连阴雨,就会导致红枣大幅减产。刘永涛在县政府的扶持下大力建设烤房,他投资3万多元率先新建了5个红枣标准烤房,烤了25万公斤红枣。红枣烘烤后每公斤纯利润0.6元,刘永涛不到两个月就收入15万元。他家5口人,仅烤枣一项人均收入3万元。刘永涛家还有23亩红枣,人均纯收入达4万多元。

刘泉村红枣种植大户刘正录,栽植红枣35亩,每年春夏他总是积学习红枣管理技术,充分掌握了红枣春剪夏管,2012年他家红枣收入6万多元,人均红枣收入1.2万元。

地处黄河沿岸的延水关镇红枣总面积7.8万亩,农民人均7.1亩,全部进入盛果期。2012年红枣产量1.9万吨,实现产值6400万元,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45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枣农实际收入是很有说服力的。近几年来,延川红枣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典型带动为延川红枣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红枣产业化发展形成新的格局。

【加工篇】

加工 向深加工生产线进军

加工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措施,延川红枣以前的加工仅仅是小作坊式的简单包装,以个体户为单位简单加工成枣酱、蜜枣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加工精深化的路子,积扶持资航、宏达、锦春、兴盛、延黄5个红枣加工企业扩规模、上设备、引技术、出精品,逐步崛起壮大。延川制定扶持红枣加工企业优惠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包装项目,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做大做红枣加工业。

延川县红枣加工以建设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红枣加工业向精、深、细方向发展。目前,该县正在建设以红枣为主的马家河农副产品工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广泛招商引资,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延川,带动周边,辐射秦晋的红枣深加工基地。

延安资航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延川的红枣生产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公司位于延水关镇柏树洼新村,是一个以“狗头”红枣系列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为主的私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56人,注册资金406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272万元。公司年生产能力3000吨,实现营业收入3480多万元,税利600多万元。主要产品有干制品、蜜饯类两大系列。2009年2月取得QS质量安全认证,11月,又申请办理了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产品生产许可证。他们在反复论证和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决定投资600万元,建成年产2000吨的枣粉生产线,目前,技术转让与设备购置协议已签订,今年上半年可投入生产。枣粉产品已与宁波金多瑙公司达成代销意向。

在红枣销售上延川走销售多元化的路子,提高红枣销售组织化程度,走专业合作社销售的路子,实现产销分离。目前已组建5个红枣专业合作社,开设6个省外销售窗口,建成红枣专业市场3个,培育红枣经纪人156人,全力打造“延川红枣”的品。

红枣烘烤是解决红枣裂果的有效措施。为了有效地解决红枣遇雨霉变裂果的问题,延川实施了“红枣标准化烘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引进后,县政府出台了红枣烤房建设优惠政策,就是县财政给建一座标准烤房的枣农补助10000元,每座普通烤房补助2000元,每座红枣晾晒房补助1000元,县政府采取补助实物和发放补贴的办法补助给农户。2009年,延川县在延水关镇、杨家圪台镇、马家河乡等8个乡镇建成红枣烘烤房1004座,其中新建两炉两窗回火式烤房62座、普通烤房942座,并将此列入全县重点项目,统一管理,统一考评。

红枣烘烤项目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延水关镇北村的刘永涛,有5个红枣标准烤房,每年加工红枣180吨左右,年均创利14万元。而其他农民的普通烤房年收入也能够达到4500元-5500元。据了解,延川大力推广红枣烘烤技术使农民人均增收50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红枣烤房、晾晒房3800座。在烘烤项目推广实施工程中,县枣业局把技术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印发技术资料5000份,举办培训班26次,培训枣农1220多人次,大地提高了枣农预防自然灾害能力,也提高了枣农烘烤技术水平。

延川县的红枣产业,已经跨上了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红枣产业真正成为延川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上一篇:把延川打造成优质红枣集散中心
下一篇: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品形象 延川红枣海外飘红

相关信息

服务热线:0911-8888003  电子邮件:ycxtcw@163.com  [单位网站]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  [管理入口]  进入杨凌天天农高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