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资讯 > 紫气东来再往何处:江苏如东紫菜业发展新途径

紫气东来再往何处:江苏如东紫菜业发展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5/12/22 10:47:46

如东,凭海而生,靠海而立。106公里的海岸线,104万亩的潮间带滩涂,良好的自然地理优势,军人物的探索和协会政策的支持,使紫菜产业对于当地来说,既是传统产业,又是优势产业。然而,任何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遭遇到瓶颈,现如今的如东紫菜产业也同样,面临着“升级”的挑战。今年5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跟随导师来到如东县,探寻如东紫菜行业的起源、发展和突破。

如东的紫菜行业起步于1971年,每一个历史悠久的产业都会有一个“军人物”,而对于如东的紫菜行业,蔡守清就是一个“黄埔军校”校长一般的人物。他从1975年开始从事紫菜养殖,如今已将近四十年,其间,把一批又一批的人带进了这个行业,而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又逐渐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蔡守清,现任江苏省紫菜协会副会长,如东县紫菜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四十多年前的他就读于现在的上海海洋大学,“我那个时候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到海洋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就主要负责紫菜这一块。”蔡守清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与紫菜“结缘”的经历。“学习的时候,我就每天跟着渔民一起下海去捞紫菜,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对于种植紫菜的过程,从育苗,养殖、加工到二次加工,我都很熟悉。”1992年的时候,蔡守清与日本和香港的两家公司合资创建了“海达”,“那个时候,差不多什么都是学习日本的,我们一开始所用的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的机器都来自日本,但是现在,我们用的机器都是国内的品,我们的产量也远远超过了日本。”当然,四十年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的。紫菜产业,同其它农产品一样,受自然灾害影响还是比较大——有大年有小年,遇到“大年”生产量就比较高,“小年”的收入产量就比较低。尤其当遇到环境污染或是自然灾害的时候,有时几乎是“颗粒无收”。蔡守清先生回忆起,“93年那年,几乎全县100%都亏本。那一年在培苗的时候温度高了,而有一种浒苔的藻类,温度高了以后生长的比紫菜快。紫菜长的慢,就被浒苔全部包了起来,紫菜就没有了,那一年是行业惨的一年。……后来,通过引进日本的新技术,慢慢就避了海水温度对紫菜收成的影响。”到了2003年,海达公司研发出天然有机的新型养殖技术,推出了全世界家有机紫菜。直到现如今,“海达”都始终把发展创新当作核心理念,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形象和产品品质。

无独有偶,杨信明,江苏鲜之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事紫菜行业只有20年,可这位总经理却是白手起家,凡事亲力亲为。他与海相伴,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种植属于自己的“菜园”,收获属于自己的艰辛和喜悦。

杨总向记者历数起其种植紫菜的艰辛:“种植紫菜需要赶潮水,不管白天黑夜都要去。这个潮水是24小时内有2次退潮,时间不定,今天是5点到10点出海,明天就6点到11点出海,所以在海上工作有个时间差在推的。台风来的时候累,刮风下雨把紫菜的架子吹坏了就要修理。”然而,有付出的艰辛就有收获的喜悦。“94年以前的时候,我几乎连饭都吃不起,亏空了40多万,拆东墙补西墙。但是,随着滩涂的开发和紫菜种植技术的提高,到了2006年,一条紫菜的生产线就有980万的产值。”其中,“我不是没有想过放弃的,”杨总说起一个小故事,“05年的时候,我们开船下海检查种植的紫菜,刮起了台风,我在海船上一直在吐。当时我在想,我为什么要吃这个苦呢?我不缺钱花了,我现在可以了不弄了要回家了。……但后来我往船上看看,还有二十几个人都在为我做事,他们都是跟我一起干的,我不能辜负他们。”现如今,这些“军人物”也的确早已不是一个人的奋斗。据江苏省紫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江苏紫菜产业养殖总规模44万亩,年产量55亿张,总销售额达到16.3亿元,影响着江苏沿海近20万渔民的就业与生计。

群聚效应,携手齐发展

整个70、80年代,如东大多数养殖户和企业都是采用传统的土烘法来加工紫菜,发展步伐非常缓慢。到了90年代,由于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市场观念淡薄,各自为营,相互间打价格战,经常让客户坐收渔利,在市场上任人宰割,大多养殖户和企业几乎连成本都找不回来。然而到了2000年后,这个行业逐渐规范化、规模化,如东紫菜产业真正迈开了“跨越”的步子。

是什么促使了这样巨大的转变呢?如果问起当地的任何养殖户或是企业,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紫菜协会的功劳。

2001年5月,如东县紫菜协会正式成立。协会在打造巨大的技术信息库的同时,更打造了资材市场交易平台。此后,任何一个人在紫菜行业进行的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据杨信明董事长介绍:“我们信息的流通,行业的信息通过手机微信流通,国际市场的价格和国内市场的价格都有流通,能相互了解。”除此以外,协会还聘请科研院校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常年进行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班,同时组织专人收集编印《如东紫菜业信息》,每月一期,及时为会员企业提供新技术、价格、海况、天气等信息。

随后,也是重要的一项成就,就是建立了交易市场,引进竞价销售模式。这一做法是向日本“取经”而来,供求信息可以在行业内无障碍传播,为承担更大风险的紫菜养殖户与一次加工企业提供利益保障,终实现行业的统一规范管理。

2003年协会动员会员单位,按照每台紫菜加工机一次性交纳市场建设费5-10万元的标准,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了“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这个交易市场把分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抱团闯市场,在交易市场上采取“高价中标”的竞标模式,反过来让客户打价格战,谁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如东县紫菜协会会长蔡守清说:“目前我们的紫菜交易市场成为交易量大的市场,平均价格也比其他市场高出5分到1毛。”据他介绍,目前如东基本形成了紫菜育苗、养殖、一次加工、二次加工、海外销售、国内销售等一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他还告诉记者,以前日本的市场对是不开放的,2004 年的时候,以如东紫菜协会为主力,由省紫菜协会和日本的紫菜协会谈判才打破了这个贸易壁垒,现在日本、韩国的市场的出口量是非常大的,这块做起来对我们紫菜产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在企业互助的部分,紫菜协会还打造了一个融资服务平台,来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周转金困难。自2003年9月至今,协会分三批向银行融资8400多万元,拆借给会员企业,此外在企业遇到特大灾难时,协会除尽可能地给予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外,还给会员单位以资金援助,帮助会员企业度过暂时的难关。

今年5月9日,如东县天一紫菜交易所,江苏省第六期紫菜交易会如东分会场内,一张张190×210毫米规格的紫菜片张,像被裁剪过的A4纸般整齐划一地存放在塑料薄膜里,等待中外百余位客商的品评。伴随着第六期紫菜交易会槌声的落下,标志着江苏紫菜产业已然走过了四十余载春秋,也标志着紫菜协会已经带企业携手并进十一个年头。

据如东县紫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企业会员已发展到121家,在沿海镇还设立了分会,创办了世界上大的紫菜交易市场。如东全县紫菜养殖面积逾12万亩,占到了全省的30%;育苗面积12万多平方米,养殖原藻占产量的一半还多;全县紫菜业年产值在2011年就已经达到10亿元。

面对瓶颈,如何实现突围?

规模化经营并不意味着如东紫菜行业能够“一劳永逸”。“随着沿海经济开发的深入,围海造田和港口建设使得沿海养殖的滩涂面积遭到压缩,再加上沿海化工的发展导致了水污染的加重,以及紫菜产业用工老龄化,五十岁以下从事紫菜养殖的工人几乎没有了,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这些都对如东紫菜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江苏鲜之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信明分析道。然而更令如东紫菜企业头疼的,莫过于自身品在国内市场的开拓。

蔡守清会长,同时是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双重身份使得他对如东紫菜品的塑造有着切身的感触。他说了一个故事:海达公司的“海达屋”即食紫菜这两年一直努力拓展上海市场,想进一些着名连锁超市,对方的回答是,先交“进场费”,至少几十万元,“喜之郎”等却无需缴纳。问为什么?答曰:你们是小子。虽然如东产紫菜食品质量和口味都足以媲美国内一流企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只重出口,国内销量和品知名度较小,市场号召力普遍较弱。

如东紫菜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现实瓶颈。蔡守清表示,虽然受成本预算的限制,目前“海达”不能像“喜之郎”、“波利海苔”一样做大规模的广告营销,但如东紫菜行业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内市场的变化。“海达的国内市场拓展计划已经制订,阶段的营销策略也正在实施之中。”蔡守清说。同时他也表示,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确立的,海达还需积聚实力。

另外,也杨信明董事长指出,一方面国人对于紫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不甚了解,没有养成紫菜消费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整个国内市场的布局也不够,这就导致紫菜消费的国内市场尚处于低水平发展的层面。“所以,如何平衡高质量产品、大广告投入带来的高成本,和企业盈利的根本目标,都是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其次,现在适合养紫菜的沿岸滩涂不断萎缩,不得不考虑新的养殖模式,向大海要土地,比如,在退潮后三五米的浅海区进行浮动式养殖,或在深海进行插杆式养殖;再就是沿岸污染给紫菜育苗造成很大影响,如东县近海海水不能用来育苗,要到外海去拉水,这就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过去直接从近海接根管道抽海水,一吨的成本只有一块钱,而现在的成本要达到十几块钱。”巨大的现实问题让如东的紫菜行业不得不直接面对和思考。

放眼同行,产业创新,从规模到品

2005年初,大的果冻企业喜之郎集团涉足海苔产业,推出了喜之郎“美好时光”海苔,利用横向营销和消费者导向的理念,半路杀出,获得了市场广泛的认可。推出不到一年时间,销量过亿,知名度直线上升,紧逼市场把交椅。

对于目前大的果冻生产企业喜之郎集团来说,十余年的食品生产、销售经验使其对休闲食品域拥有深刻的市场认识,所以企业会不失时机的将营销方向进行横向扩展,介入新的行业拓展市场。喜之郎通过对食品市场的透彻研究,准确地分析出休闲食品当前的发展趋势:绿色食品是好的发展方向,口味不再是的选择标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产品口味的选择,美好时光先推出了原味、辣味等主打口味,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海苔消费量较大的日、韩等国消费者的口味选择以及消费者的口味偏向。这些包括价格在内的产品因素对美好时光成功的影响都是微小的,成熟完善、灵活多变的品传播策略才是品成功的真正原因。

其次,消费者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企业要灵活的掌握自己的营销策略。产品推出后,美好时光准确掌握了消费者的变化规律,根据一线市场及时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整了品推广的侧重方向,使目标人群在一定的范围内更具针对性。在这种策略下,品可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加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攻势,快速培育出一批品带动者,而美好时光正是依靠这部分“意见袖”的快速带动得以迅速崛起。也许这算是“二八法则”新形势下的一种变异吧。

从海苔食品的特点来说,它区别于普通休闲食品,海苔不像普通食品那样同时具备填饱肚子和满足口感的功能,消费者食用海苔的原因更多是香脆的口感和健康的营养成份。对消费者来说,海苔是一种既可以满足口感又不会吃多了发胖的健康食品,这对数量日益增多的肥胖人群来说是一种的休闲零食。另外,国内消费者的认知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的扩大也给如东县紫菜行业的突围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想要打造如东紫菜品,要“国内国外两手抓”。如何平衡经营海外内两个消费市场,如何平衡高质量带来的高成本与盈利的根本矛盾,将决定如东紫菜业的未来走向。



上一篇:“货款两清”——江苏南通如东县紫菜交易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下一篇:南通“十”名菜(点)正式公布 “天下鲜”勇夺头

相关信息

服务热线:8308308830  电子邮件:541550216@qq.com  [单位网站]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  [管理入口]  进入杨凌天天农高会网